首页 > 地区站群 > 香港藍粵網 > 本港資訊 > 香港要聞

香港内地公务员互换挂职,如何避免摩擦?

©香港號  22/05/2021  0回应  简体(切为繁体)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核心提示:

1、这次香港公务员内地挂职跟过去的国情班最大的不同,是挂职的时间会更长,不是几天一周。挂职的时候,香港的公务员其实就是内地公务员团队的一份子,他的身份跟内地公务员是一样的,要参与所挂职部门政府机构的日常运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自然而然对内地的公务员系统、政府系统的运作以及它的一些理念深有体会。

2、香港的一些优势其实还是独特的,内地的一些城市恐怕在短期内是难以取代的。首先,香港是一个自由港,资金货物可以自由进出;其次,香港是简单低税制,税务制度比较简单;另外香港汇聚了各国人才;还有一点,香港的法治在国际上享有声誉。香港把优势发挥出来的话,未来还是大有所为。

3、近几年内地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相比之下,香港公务员的队伍就显得保守,甚至有些固步自封。过去很多从中央到地方的人员到香港来学习,香港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内地非常认真地来学习。现在反过来,香港的公务员应该转过来学学内地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4、港澳广东三地的官员必须要放下自己的心魔包袱,不要从自己本地利益的角度去考虑,应该有一种大湾区的思维,用大湾区的大局观来解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存在的不利因素,让大湾区真正地实现经济一体化、人流一体化…如果这些方面没有达到一体化的话,恐怕大湾区“9+2大于11”的效果就很难发挥出来。

5、香港内地互相挂职以后发生一些矛盾,这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挂职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交友,大家认识以后可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香港公务员那种不健康的心态要放下来,内地公务员对香港的看法也应该更全面一些,大家互相学习是融入大湾区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凤凰网香港號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节目,我是陈笺。自从两年前香港发生了黑暴事件,再加上疫情香港管控不力之后,大家就质疑香港政府的管制能力为什么这样低下?为什么这样没有效率?到底应该怎样解决呢?就在5月10号,特首林郑月娥在接受白岩松专访的时候,她提到两地的公务员应该相互“挂职”的构想,这个信息却登上了内地网络的热搜。其实这两年来,内地民众对于香港的关注度是越来越低,为什么对“挂职”的建议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其实回归之后,香港就有很多公务人员,包括新闻媒体工作者,都会接受安排到内地参加“国情培训班”。我在香港政府媒体工作时,也做过很多的关于“国情解读”系列节目,但是对于两地的融合并没有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那么这一次公务员相互“挂职”能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吗?能够让香港快速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吗?相关话题,今天节目时间陈笺请到一位我的同行,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先生一起来聊一聊。

香港公务员去内地挂职,了解国情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郭先生您好。5月10日特首林郑月娥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提出了香港与内地公务员互换挂职的计划构想,登上了内地网络热搜。我们也看到香港公务员事务局长聂德权上个月在立法会透露正在与内地商讨加强公务员培训,包括去挂职一段时间,观察学习,并且还希望将来要求公务员在试用期内修完内地培训课程合格才能转正。您觉得这一计划构想,跟以往公务员或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去内地参加的国情培训班有何不同?

郭一鸣:这次是个新的做法,正如您刚才讲的,过去香港的各行业从公务员到我们做新闻的,包括社团、政党、一些专业团体,都有各种类型的所谓“国情班”到内地去,有的在北京,有的在上海或者别的地方。“国情班”通常都是几天到一个礼拜。我2000年最早到北大去了10天,是最长的了。但是这些“国情班”都主要是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宏观的东西。但是现在香港的公务员,对于内地政府的架构运作这些基本的东西,了解的不多。

举个例子,我过去经常跟一些政府部门打些交道,他们有时候把内地的一些机构的名称都说得不准确。他们对于内地的一些政府部门,比如党政部门是怎么分工的、党政部门的运作是怎么回事、中央一级的机关部门跟省市县这些地方部门是如何对应的…这些都是具体操作性的东西,他们了解得都不多。因此他们对于内地的一些决策是怎么形成的,决策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也不了解。

所以这次林郑月娥特首在接受央视访问时也提到安排公务员到内地去挂职,特别是优先考虑到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里面去挂职。包括你刚才讲到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说以后新入职的公务员到内地去挂职,这作为一个必须的工作和未来要考核的一个必要的环节。

这种挂职跟过去的国情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时间不是几天、一个礼拜,而是一段时间的挂职。现在还没有看到详细说挂职多久,因为在内地我所了解到的,比如说内地一些发达省份的公务员到比较贫穷的地区去挂职、去扶贫,有的到新疆、西藏去挂职,时间都是要以年来计算,比如一年、两年等等。

特别是挂职的时候,香港的公务员其实就是内地公务员团队的一份子,这个时候他的身份跟内地公务员是一样的,他们要参与所挂职部门政府机构的日常运作。所以在挂职的过程中,他自然而然对内地的公务员系统、政府系统的运作以及它的一些理念,不仅仅是一般纸上的认识,而是深有体会。

香港的优势独特,内地城市短期难以取代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回归24年来,“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在国家的发展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的优势和独特性还在吗?

郭一鸣:对香港我还是有信心,它的一些优势其实还是独特的,内地的一些城市恐怕在短期内是难以取代的。我举例,(第一)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资金货物的自由进出,零关税,无论从哪里哪一方面的资金,只要合法的资金进出完全自由, 内地 现在起码在短期内做不到。

而且各种各样的货币在香港都是可以自由地进行 兑换 。比如说,港币兑成美元,那是可以无限量兑换的,你有多少港元就可以换多少美元。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是非常明确的。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它的魅力就在这里。你在这里赚了钱,你随时可以走,你随时可以换成其他的货币,没有任何的障碍,所谓“自由感” 。

第二点,香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简单低税制。在香港环顾全球,很少有像香港这样的一个税制。你在香港开一个公司,只要交一个税,就是利得税。你赚了钱,交16点的利得税,所有其他都不需要交。相对来说香港的薪俸税,比“9+2”其他城市也都要低。所以简单低税制吸引外国商人。香港成为这么大一个商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其中有一点就是,它的税务制度比较简单,而且让经商的人觉得这个地方对他有利。回归20多年来,香港一直经济营商自由度居世界第一。

第三点,香港还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各种各样的人员在香港进出。比如说各个公司里面都大量运用全世界各地的人才,不仅仅是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在香港,在一个公司里能很好的进行合作。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交流,人才济济。 当然香港教育本身也比较重视国际化。我们再想想在内地,恐怕在“9+2”的城市里,甚至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深圳上海,这方面跟香港比还是稍微有不足的地方。

还有一点,“普通法”就是香港法治的最重要的标志。英美国家所实施他们所熟悉的“普通法”和香港一样。香港作为全世界法治排名很靠前的一个地区,在国际上是享有声誉。今天我们在香港也还有一些不同国籍的外籍法官,也在香港的法律司法系统里扮演角色,对这种多元化的基本法也认同,也允许这种做法。司法没有公正公平透明的法制环境,恐怕香港也不会有 “东方之珠,亚洲四小龙”这样一个辉煌历史。

香港的优势仍然很多,我认为未来从大方向上拥抱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然后香港把优势发挥出来的话,我想香港在未来还是大有所为。

香港公务员要与时俱进 最关键是放平心态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香港政府一贯提倡高薪养廉,曾几何时也因此练就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公务员团队,享有盛名。以往内地政府机构人员都来香港学习。这几年为何香港公务员团队的效率,管制能力都被质疑出现减退或落后的迹象呢?

郭一鸣:过去回归前和回归初期的一段时间,香港的公务员从我们国家的角度、社会的角度,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高效廉洁、“最优秀的公务员”等等。当时内地对香港公务员系统有一点也是经常挂在嘴边来说,称香港的公务员系统是“高薪养廉”,意思是说香港公务员的待遇很好,所以他们很廉洁等等。

但回归以后,有了重大的政治变化,从过去的港英殖民地政府回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这么一个政府变化,似乎对公务员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变化 。咱们通俗一点说,“你换了老板了”。过去香港公务员经常讲以前帮老板娘打工,帮英女王打工。现在他们成为我们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制体系的一个部分。这一点似乎他们没有太大的感受,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因为回归二十几年的整个社会包括全球的变化也非常大,香港特区政府让人感觉整个公务员队伍从心态上,从观念上还停留在回归前的那个时候,还满足于过去让大家感觉到好像那么好的一个公务员队伍,仍然停留在那个时候,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明确到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公务员,他的身份与当时回归前的殖民地港英政府官员的不同。这一点我觉得特别是在内地,像深圳广州这样一些邻近地区的飞速发展,内地整个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相比之下,香港公务员的队伍就显得保守,甚至有些固步自封。

这一点来说,过去很多从中央到地方的人员到香港来学习,香港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内地非常认真地来学习。现在反过来说,我认为香港的公务员应该转过来学学内地的一些成功的经验。

如何看待内地这些年的成功,特别是像深圳、广州9+2大湾区这些地区飞速发展,它的成功难道跟内地的管制内地的制度没有关系吗?所以要回过头来,我觉得挂职的安排可以让公务员去熟悉了解内地成功的经验在哪里,跟制度和体制的运作有关系、跟素质有关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香港回归之后背靠国家,机会也更多了。我们看到很多商人和投资者他们有敏锐的嗅觉,很早就把事业的版图扩展到了内地,如今已有很好的发展。但也有一些香港的公务员或民众,对于融入国内发展好像并不太积极?两地之间为何存在一些隔阂与偏见,是语言的障碍?制度的不同?还是行事的方式的差异所导致的呢?

郭一鸣:我认为心态上的原因很重要。过去内地和香港在经济上发展上有比较大的落差,所以香港的经济对于内地来讲,大家也都知道它是非常发达的经济体,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社会等等,应该说比内地要先进。因此这个落差也就慢慢形成香港某种优越感。特别是在公务员的这些队伍里面有一种制度上、体制上的优越感,就认为我们香港这么多年成为亚洲四小龙也好,先进发达的地区也好,有香港体制的“优越性”,所以他有优越感,这个跟他们所长期接受的教育、他们的价值观有关系。这种优越感有时候变成盲目的优越感,让他们没能够看到内地这么多年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内地的体制究竟有哪些优越的东西,他们不愿意看,或者看不到。

因此我觉得心态要放平,在全世界一体化的时候世界是平的,起码在9+2大湾区的各个城市里面,也应该是平的。我们应该放平心态,互相多一些了解,尤其是香港公务员原来这种所谓的优越感要放下来,去看看内地有哪些东西值得香港学习,当然我也相信内地也还需要继续的向香港学习,包括政府管制以及国际化的各个方面的一些经验,我认为挂职是双赢的安排。

香港内地互相借鉴,用大湾区思维来解决问题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所以说为了让香港未来更好地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当务之急只是要解决心态上的问题吗?您认为公务员相互挂职机制会得到香港公务员积极响应吗?

郭一鸣:现在有少数的公务员不愿意宣誓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这是少数,因为有18万的公务员,不愿意宣誓的人毕竟是非常少的比例。香港回归20多年比起过去这些人接受教育以及在港英政府服务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的。个别少数的这些人不足为奇。更重要的是未来新的公务员要很明确,要从加入特区政府的第一天开始(明确)服务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效忠的对象就是这个政府,这个要很明确。过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特区政府重视得不够,模模糊糊,强调所谓的“政治中立”。“政治中立” 这个话有时候其实也是值得推敲的一个话语。

回过头来说,我们现在讲香港公务员的队伍,其实香港的管制得好不好,和18万公务员的管制、素质、管理有直接的关系。香港过去的成功,它不是靠一个人,主要是靠一套制度。现在我们讲香港原先的一些优越性,比如说法制,法制不是靠某一个法官,某一个大法官,而是靠香港的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让全世界看到香港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香港特区政府过去的廉洁,包括公务员当时被誉为非常有效率和廉洁,也是因为有一套成功体制运作。这一套体制运作在今天来讲有些地方需要改革,有些地方仍然值得保留。比如说现在香港的制度廉洁的整个公务员的廉洁价值观,已经深入到整个社会。对于如何保持这样一种廉洁的这种做法,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整个制度的维持。这点上我认为内地也可以继续向香港借鉴这样一些做法。包括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些架构,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讲政务官,有AO有IO有EO等各种各样的官僚的体系。跟我们内地的有行政的,党务的等等,有很大的不一样。那么各有长短,各有不同,增进互相了解,像我们内地很多的公务员不了解香港,政务官 是 什么东西,事务官又是什么体系,他们也不了解。这样挂职以后大家就交流了解, 了解 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更多地知道两地的一些政府的管制,有哪些长处有哪些不足,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两地公务员相互“挂职”确实是非常好的构想和策略。但是挂职的这种概念其实不是香港政府所创,内地近年来这种做法非常多。我早几年去新疆采访的时候,也碰到深圳的官员去喀什挂职,他们既把深圳的经验带到那里去,也和当地的官员和民众增加了感情交流,就像一家人一样。在我们去采访拍片时,当时新疆的治安并不怎么好,但是当地官员和去挂职的官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都处在“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那香港和内地公务员相互“挂职”计划一旦落实,大湾区发展如何才能真正实现 “9+2>11”的效果呢?

郭一鸣:现在香港社会上主流的认识,大家都知道香港未来的发展,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这是一个大方向,是没有太大的争议的一个认识。但是如何融入?融入以后,香港可以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呢?香港它是一个小政府大社会,需要由香港政府认识,也需要有香港的各界明白这一点。大湾区既然是一个方向,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一个大方向,但是如何具体一些,比如说商界如何在里面获得商机或者拓展事业等等。这些我觉得香港跟内地的还有一些不同,内地主要由政府带动以后,政策先行,政府带动整个社会才能动起来。香港还要多元一些,香港社会它 权力 是比较分散的,在这一点上面,公务员要带个头,但是其他各界也要一起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所以未来融入大湾区,具体的方面,比如我们经常讲的大湾区建设里面要“一国两制”“三种货币”“两个不同的关税区”等等这些,既是优势,同时又是一个障碍。障碍是什么?人流、物流、资金流,甚至信息流,都有些障碍在里面。那么如何善用中央政策上的优势,利用大的趋势,然后再解决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这就需要9+2特别是像广东香港澳门的这些政府坐下来,大家找到一个解决的一个办法。前提就是三地的官员必须要放下自己的心魔,放下自己的包袱,不要从自己本地利益的角度去考虑,应该有一种大湾区的思维,用大湾区的大局观来解决刚才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存在的不利的因素,让大湾区真正地实现经济一体化、人流一体化等等。如果这些方面没有达到一体化的话,恐怕大湾区“9+2大于11”的这种效果就很难发挥出来。

挂职难免有摩擦,更重要的是交友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很认同您刚才的分析,其实“一国两制”是中国首创,两种制度可以优势互补,一定要把优势用足用好。但是我们再设想一下,两地公务员在相互“挂职”过程中,会否因做事理念和习惯的不同而产生摩擦呢?如何避免?

郭一鸣:老实说互相挂职以后发现一些问题,甚至发生一些矛盾,我认为这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毕竟是两种体制,是两种政治文化,内地的政治文化跟香港的政治文化是不一样的。所以互相挂职以后发现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些矛盾很正常。其实我认为挂职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交友,认识以后能够在一些不同的地方大家可以求同存异,互相取长补短。比如说 有些香港人认为 过去香港的体制政府的运作特别讲究程序正义、程序的透明度科学性等等;内地的可能更重视理念,更重视是决策的意志等等,可能人为的因素会多一些,效率就快一点高一点,而讲究程序的效率就慢一点了,它可能对公正公平这方面考虑的因素就多一些。

在现在大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取长补短?起码香港过去信奉的叫做绝对的市场主义的做法,在经过98的金融风暴,经过08年的美国的金融海啸等等,现在香港对原来市场的这种神话的态度也在改变。过去香港政府不是也入市去干预过股市,干预过金融市场,是吧?过去也在变,这种干预过去在香港是很难想象的。

事实证明政府在必要的时候就是要干预市场,美国不在干预?内地过去好像干预市场就被视为“大逆不道”,但现在看起来大家都得干预。特别是疫情,这次的新冠疫情我们看到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特别是一个权力比较集中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它所发挥的抗疫的作用就很大。这不仅仅是对香港特区政府是一个启示,对全球的管制也是一个启示。

所以我觉得未来政府公务员深入地去进行交流以后,首先更重要的,就是不要有心结,特别香港公务员那种不健康的心态要放下来,内地的政府公务员对香港的看法也应该更全面一些。毕竟内地的政府、公务员对香港的这一套也不太了解,也不太熟悉,所以大家互相学习是融入大湾区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谢谢郭先生的分析,确实香港这个社会很廉洁,它已经是香港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对公务员来说光靠廉洁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已不足够,还要与时共进。两地相互“挂职”是很好的方式,能让香港公务人员身临其境了解国家近年经济为何发展如此迅速的经验。同是中国人,彼此要相互加深理解,求同存异。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机遇,融入大湾区发展,香港才能继续更好的发挥好自身特点和优势。谢谢您!


百度搜寻:《香港内地公务员互换挂职,如何避免摩擦?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相关内容


  • lanisky® 推荐服务
  • 翘楚商务:华夏多翘楚,天涯若比邻!欢迎免费入住,免费建立官网,免费进行商务推广,与数以万计的企业做邻居!马上入住>>
  • 商业互联:拉尼亚凯亚商业联盟是免费拉拢全星系商业机构的联盟,未来的愿景是实现亿级机构互通,进行星际产业资源整合!马上入住>>
I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