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区站群 > 香港藍粵網 > 本港資訊 > 香港發展

“湾区逐梦人”吴池力:香港的未来是科创和青年

©我苏网  30/09/2022  0回应  简体(切为繁体)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202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一位来自内地的候选人侃侃而谈、意气风发。这是自1997年香港回归后,首次有“港漂”参加的立法会选举,也是普通话首次出现在立法会选举论坛上。

“我报名参选香港立法会那天,是我孩子的满月”,回忆起做这个决定,吴池力至今印象深刻,相比十年如一日的埋头科研,提名、选战、立法会……这些此前看似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名词,确实足以成为吴池力人生中的特殊轨迹了。

“香港的未来是科创和青年,我正好有这两个标签在身上,想着为何不去试一试呢?”第七届香港立法会第一次新增了科技创新功能界别,这让吴池力非常心动,“香港需要给青年人一个信号,我愿意大胆首先迈出这一步”。

从向往到扎根:成为不带“新”字的“香港人”

吴池力是个不折不扣的内地人。

作为1984年出生于福建晋江的“80”后,“香港情结”很早就已悄悄地在吴池力心中萌芽生长。“晋江号称是‘侨乡’,我们在香港有很多的亲戚朋友,并且我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很多香港的电影以及港剧歌曲等,所以我从小就对香港心生向往”。2002年,吴池力考入南京理工大学就读本科,2003年起,香港大学开始独立在内地招生,于是,赴港读书便成为了吴池力第一步的目标。2006年,吴池力收到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从此开启了他的“港漂”生涯。

“那时候上课都是英语,生活中多数人还是讲广东话,对于普通话,香港本地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熟悉”,来到香港之前,吴池力并不懂粤语,只是会唱几首粤语歌,于是便通过看电视剧以及跟同学们学习粤语。“我教他们普通话,他们教我广东话,非常有意思,所以我慢慢开始会讲广东话了”。

打通语言关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多元文化的碰撞。“香港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你可能要吃一下广东的老火靓汤,也要吃一下东南亚的咖喱”,不管是从饮食还是文化,乃至社会各方面,多元的、异质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逐步“改造”着这个晋江人。“很多人问我来香港最大的感受、学到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就是视野的变化——国际化的视野”,也正是这种国际化的视野,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给了吴池力巨大的帮助。

2012年,吴池力继续在香港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而后留校担任研究工作,成为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建筑物研究中心经理、副研究员,与此同时,他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圆了无数“港漂”心中的“新港梦” 。

“以前来读书的时候,就有人说我们这种群体叫‘港漂’,我觉得有些不对,如果读完书就要走可以叫‘港漂’,但如果留在香港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在这边成家立业,我觉得就可以叫一个‘新香港人’”,在吴池力眼中,香港的多元、开放和包容,支撑他完成了从“港漂”到“新香港人”的身份转变,甚至再久一点,可以直接成为不带“新”字的“香港人”,那是更深层次的交融、认同和归属。

而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

“大家都在电视机前围着要看直播,看到香港市民高呼欢迎解放军进驻香港,我们都兴高采烈,香港能回归祖国,我非常得感动,那个时候我也想,有机会可以尽快到香港来看一看”。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吴池力还在读初二,对彼时13岁的吴池力来说,他自己也没有想到,25年后,漫步于尖沙咀星光大道,望着繁华的维多利亚港,欣赏着“幻彩咏香江”的灯光秀,已经成为他最常去打卡的香港美景了。

从技术到产品:前沿成果不该在实验室里躺着

25年间的变化,源于知识的沉淀,也源于时代的跳动。

“西九龙—广州南,动感号。”

2019年,首次坐上广深港高铁,吴池力满怀感慨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过去十年间,他无数次穿梭于大湾区的各个城市,从产业领军人才“1+4”、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再到“科创十条”等等,一系列的政策让吴池力充分地感受到大湾区城市的急促发展,以及给他自身带来的众多机遇。

获得机械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后,吴池力一直从事能源和环保领域的研究,其个人带领的研究团队致力推进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风力及太阳能发电系统、吸附式制冷空调及移动蓄冷系统、热泵干燥系统、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等多个能源利用领域的项目。

“现在我们更多偏向做‘硬研究’,这就需要跟市场的衔接,去了解哪些技术是有瓶颈的,在这个技术瓶颈里去寻找一些解决方案”。为了加快技术转化,2012年,吴池力和团队带着一款可以过滤PM2.5的“抗霾”吸附式节能空调从香港“北上”,在广州南沙霍英东研究院进行孵化。如今,这款“抗霾神器”已经与广州万宝集团合作投产,它无需压缩机,可以省掉传统空调中压缩机部分80%的耗电量,也完全不用传统空调中的制冷剂氟利昂,而是完全靠水吸附空气中的热,既节能又环保。

吴池力团队转化的另一项技术是风力发电,其核心成果——风力发电系统控制器能够利用风光互补,在低风速的情况下,捕获更多的能源,这项技术也已经孵化公司进行运作。此外,其团队在锂电池技术方面也有突破,已经与广州一家电池公司联合研发生产。目前,吴池力已在国际著名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8篇,申请了18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已有17项获得授权),这些专利大都具有产业化前景。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环境控制测试实验所,吴池力正与团队的博士生就超薄均热板的制作讨论热烈,提起科研,吴池力就像一台不知懈怠的“永动机”,充满激情和干劲。研发成果走出实验室后,在应用场景中会遇到无数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吴池力把它们称之为“挑战”。“比如我们的设备放到东北去的时候,冬天的气温非常低,造成设备的宕机,这是以往我们没有考虑到的”,科研工作在前期往往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反复地探索、推敲和重建,这个过程确实是枯燥乏味的,但当技术开始转化,就好像长时间的辛苦慢慢开始有了成绩,便会越来越兴奋,越来越喜欢挑战。

深耕能源和环保领域多年,吴池力常常有很强的使命感。在他看来,前沿成果不该在实验室里躺着,而是要走向市场,应用到产品中去,服务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去。“地球环境日益严峻,我们国家也特别重视,特别是‘碳中和’这个概念的提出,让我觉得做这些事情是非常值得的,除了有经济效益、能源效益,还有更多的社会效益”。

从创客到教育:香港的未来是科创和青年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香港建设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吴池力对此充满信心。“我觉得香港有很好的条件可以实现,香港有很好的高校、科研人员还有技术的基础,但是要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硅谷’,在基础研究之外,还要有很多应用研究,要孵化出一批国际性的科创型企业”。

在香港科学园,吴池力正跟果力智能的负责人探讨在柔性传感方面的合作空间,过去十年间,吴池力所从事的工作,正是将香港的科技研究成果,利用南沙霍英东研究院的平台与大湾区的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研究,他比任何人都更加坚定——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就是要加快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那么,这种创新生态如何培育?

一种方式是参加创客比赛。

今年8月,吴池力团队孵化的“低成本、大规模的柔性传感系统”技术成功入围2022年“创客中国”香港分站赛决赛十强,并获得优异奖。“这个项目是我合作的于宏宇教授积累了二十几年的技术,我们希望通过创客比赛、创业比赛,去了解市场上以及投资界的看法,从而来改善我们项目发展的思路,能够快速地开发产品、进行产业化的运作”,吴池力介绍,这一项目利用香港科技大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专注于解决柔性传感系统研发制造成本高、生产制造难的问题,中间经历了非常漫长和艰难的过程,甚至研究人员几次迭代,才做到接近产业化的程度。而创客比赛则实现了香港和内地创新链的对接联通,成为推进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通路。

“这次比赛除了香港本地的评委和来自产业界、投资界以及政府的朋友之外,还有一批评委是坐镇广东,所以他们也对这个技术如何在大湾区发展,有他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吴池力清楚,大湾区有完备的产业链、生产基地以及广阔的市场,还有资金方面的优势,这些都是香港所欠缺的,产学研转化必须要找到像广州这样具备完善产业链的城市,香港也只有加强与大湾区的科创联动,才能做好科创的事业。未来,吴池力规划,将香港作为研发中心做国际市场,生产基地放在内地,同时通过内地的平台打开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到访香港,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在香港掀起热潮,但吴池力捕捉到了科创教育的根本——青年。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讨论香港的科创人才短缺,我觉得还是要年轻学生重视这个、对这个感兴趣,本地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前不久,吴池力作为发起人成立的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举办了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科创先锋”的评选活动,希望能够通过梳理香港科创界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到科技行业。他也希望,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能够成为香港青年科学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交流沟通的桥梁,助力香港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我坚信青年能引领科创、改变未来”,而更多的工作,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

在香港立法会的参选政纲中,吴池力真诚地呼唤“真科创”“真投入”“真聚才”,尽管最后没有当选,但这次意义斐然的参选,也足以成为科创发展的历史注脚,成为大湾区人的时代剪影,成为落实“爱国者治港”的鲜活实践。

过往半年多来,吴池力很高兴地看到,从特区政府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到设立“策略性创科基金” ,再到开发“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等创科旗舰项目,在科创方面传达出来的一系列信号,都很强烈地表达了香港政府要做好科创事业的决心。从“游船河”到“动感号”,从“清水湾”到“霍英东”,回望湾区逐梦的整整十年,吴池力亲眼见证了香港昂首阔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时间会继续证明,这次发声将永远激荡在吴池力的生命中,经久不息。

打开最新版的夜景卫星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光点璀璨,明亮夺目。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湾区逐梦人的锦绣前程在狮子山下不断书写,海阔天空,触手可及。


百度搜寻:《“湾区逐梦人”吴池力:香港的未来是科创和青年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相关内容


IT